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投票已截止

建構基隆河濱高灘濕地-河濱公園再造_Dome

提議者: 松山區居民

提案階段
已完成提案
已檢核通過
2018-05-08
投票階段
入選公告
住民大會_計畫構想圖

構想實施範圍

基隆河左岸自麥帥二橋起至五號疏散門停車 場間之高灘綠地

構想內容

壹、計畫緣起

基隆河松山段自截彎取直後,已失去原有(錫口)平面曲流的特殊地景特色,以及曲流周邊濕地涵養的自然生態。而截彎取直後增生的高灘地,在上下塔悠區較寬闊,多半規劃為市民休閒運動場域,松山段較狹窄則以觀山景觀取向,惟感稀落,且平原草皮區,常在雨後積水不退;何不換個方式,整地為景觀濕地,就讓雨水留下來吧!也可找回一些平面曲流涵養自然生態的映象。況且此區原是松山里族聚落,文化背景深遠,在此區建構濕地,深具生態與文史特色,居民日常休閒緬懷,兼具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教育場域。

貳、計畫說明

(一)、現況:自五號疏散門至麥帥二橋間的高灘地,除停車場、一座籃球場、據說規劃的槌球場外,以及民間認養一小區塊植栽花園區,餘皆平原草皮,雨後常積水不退;而計畫之 A 區,更因有些民眾不願曲折走步道,直接穿越草皮,讓此地景觀失色。
(二)、建構:

  1. 基於此區高灘地地勢較高,颱風季節洪氾影響較小,較易於人工溼地景觀日常維護管理。
  2. A 區最礙景觀優先施作,次施作 C 區及 B 區,使成為帶狀跳躍景觀。民眾休閒步行或騎自行車經此蜿蜒曲折,必當舒緩賞心悅目,亦追憶歷史。
  3. 顧及民眾安全,濕地以淺水規劃,所有水生及周邊植栽植物,均以台灣原生特有種為主,里族墾植作物為輔,以符合在地環境教育主軸。
  4. 後續本區水牆,可考慮彩繪當地河岸文史演化,立面文化延展與平面濕地生態呼應,使民眾充分了解在地文化與自然生態密切依賴連動。

叁、其他建議配合事項
(一)、濕地施工期間,除基礎整建工程外,有關濕地植栽及蓄水底部牛踏,可邀請鄰近學校學生及民眾來參與體驗。
(二)、濕地完成後,松山社區大學基隆河錫口巡守隊,在巡守基隆河時,將此處列為自然生態觀察區,並將異常情況適時反映管理單位。
(三)、延請專家研究可行性,自麥帥二橋至 A 區,沿防洪水牆和自行車道中間之綠地構築水道,將中水引至濕地,使此地有一完整架構之環境教育場域。

 

 


預估效益

一、美化環境

二、讓學生、民眾成為抗暖化的行動者。


預算概估

100萬元

分類

公園建設

0 關注